担任国际催化协会委员,互联任中国化学会第28届和第29届理事会副理事长,2012年起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。2017年获德国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协会(DECHMA)和德国催化协会催化成就奖(Alwin Mittasch Prize 2017),打造所带领的纳米和界面催化团队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。【Nature、标杆Science发文量前10的机构】以下排名所涉及的文章数量为机构独立研究和参与合作论文的总量,标杆其中,上海科技大学的六篇文章均为参与合作论文。
在过去五年中,项目包信和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两篇文章。郑南峰团队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表面化学,江苏涉及多功能纳米颗粒,晶化的纳米孔材料和基于纳米颗粒的催化剂等新型功能材料。
获1996-2000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、启动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排名第三)、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2015年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。
【Nature、工业工程Science发文情况】本次调查报告以WebofScience为检索工具,在2014年到2018年,中国高校参与及合作研究共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101篇材料类文章。互联此结果证明了在MoS2单层中光谷控制以及基于谷的电子和光电应用的可行性。
前三种方法可以生产具有相对完善的结构和优异性能的石墨烯,打造而相比之下,氧化石墨烯(GO)具有两个重要特性。然而,标杆由于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片的低质量和高片间接触电阻,这些复合材料和结构的导电性差。
以这种独特的网络结构和石墨烯泡沫的出色电学和机械性能为例,项目作者证明了石墨烯泡沫/硅橡胶复合材料在柔性,可折叠和可拉伸导体中的巨大潜力。具有碳材料固有生物相容性的高性能SGH在生物技术和电化学领域,江苏如药物传递、江苏组织支架、仿生纳米复合材料、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